校準前需排除外部干擾,確?;A條件達標,避免因準備不足導致校準失?。?/div>
準備匹配的標準氣體:根據分析儀的測量量程選擇,例如測常量氧(如空氣環境)用20.9%(體積分數)的模擬空氣標準氣,測微量氧(如 0-100ppm)用已知低濃度標準氣(如 10ppm、50ppm) ,氣體純度需≥99.99%,且在有效期內。
檢查儀器與配件:確保分析儀開機預熱完成(通常需 30 分鐘 - 1 小時,按說明書要求),校準用的氣管無漏氣、無堵塞,接頭與儀器進氣口匹配(避免氣體泄漏影響讀數)。
記錄初始狀態:記錄校準前儀器在當前環境下的讀數(如 ambient 模式下的空氣氧濃度),便于后續對比是否存在初始偏差。
通氣是核心步驟,需控制流速和時間,確保氣體與傳感器充分接觸,獲取穩定讀數:
連接氣管:將標準氣體鋼瓶的減壓閥出口,通過專用氣管連接到分析儀的 “校準進氣口"(部分儀器無專用口,可臨時接測量進氣口)。
排空與吹掃:緩慢打開鋼瓶閥門,先讓標準氣體以低流速(通常 50-100mL/min,按儀器說明書)吹掃氣管 10-30 秒,排出氣管內的空氣,避免空氣殘留影響校準精度。
穩定通氣與讀數:保持穩定流速向分析儀通氣,等待儀器讀數穩定(通常需 1-5 分鐘,直至數值不再變化),記錄此時儀器的 “顯示濃度值"。
對比標準氣體濃度與儀器顯示值,判斷是否需要調整,確保最終偏差在允許范圍內:
計算偏差:偏差值 = 儀器顯示濃度值 - 標準氣體濃度值。若偏差絕對值≤儀器說明書規定的 “允許誤差"(如高精度儀器≤±0.1%,常規儀器≤±0.5%),則無需調整,校準完成。
手動 / 自動調整:若偏差超出允許范圍,需按儀器操作流程校準。部分智能儀器有 “自動校準" 功能,選擇對應標準氣體濃度后,儀器會自動修正偏差;無自動功能的儀器,需手動進入 “校準模式",通過按鍵將儀器顯示值調整為標準氣體濃度值,保存參數。
重復驗證:調整后,再次通入標準氣體,確認儀器顯示值與標準值一致(偏差在允許范圍內),確保校準有效。
校準完成后需做好記錄和設備恢復,便于后續追溯和正常使用: